欢迎来到鱼壳网!
loading
免费发布信息
·济南 [切换]

      文化包子“儒包”如何功成名就?

      2018-07-30 15:55:41发布,长期有效,94浏览
    • 置顶
    • 收藏  |
    • 举报  |
    • 区域:槐荫 经十西路
      • 联系人:张老师 山东省济南市电信
      • 电话:153****6095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
        • 鱼壳网提醒您:本站仅展示便民行业信息,联系前请仔细阅读《预防须知
    • 详情描述

    说到包子,你可能听过最为出名的灌汤包,天津狗不理,但是要说到最有文化的包子,“儒包”则为首当其冲。

    “儒”在《说文解字》的解释是:儒,柔也,术士之称。从人,需声。我们大部分人所能想到的也是孔子的儒家思想。但是此“儒”非彼“儒”。

    说到儒包的由来,要追寻到追溯到隋朝时期,刚刚推行科举制,一时间坊间学子纷纷前往当时的京城洛阳赶考。

    渭水之畔有一个较大的驿站,多数学子在此休憩。由于舟车劳顿,学子们早已饥肠辘辘,而此时却有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扑面而来,于是他们不顾安顿车马,顺着香气的方向来到一家没有名字的包子铺前。

    顷刻香酥软糯,汁水四溢的包子,让这些学子们早已忘记了身体的疲惫,瞬间抢食一空。酒足饭饱之余,一些人向店家询问此包为何如此美味,店家答,除了自己的独特馅料外,他所用的发酵“老面”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,此时学子们才恍然大悟。

    进京赶考之后,学子回乡途中再次途径此驿站,他们为了以后能吃到如此美味包子,纷纷向店家讨要制包之法,然而店家秘而不宣。

    在所求无果后,众人也自个回乡,不过,有一位学子却留了下来。

    这位学子为求得秘方在包子铺做起了伙计,这一做就是三年,后来店家被其勤恳坚持的行为打动,于是将秘方倾囊相授,并将祖传老面分享与他。

    此学子后来虽没及第,但却在包子上有了一番大作为,成为一代制包大师,书生做包子,后人将此包称之为儒包。

    儒包的由来也算是一段佳话,正是由于这位学子的不断坚持,才有了儒包的“前世今生”与“功成名就”。

    数年前的秘制材料加上新时代改良后的工艺,两者结合,便催生了山东米良特推的“儒包”。

    经米良集团特别研制加工后的儒包口味醇香、鲜嫩适口、肥而不腻,尤其它独特的发酵工艺让儒包更加绵软柔长。

    近年来,多位儒包后人聚集一起,在商讨秘方传承的同时,对其进行了更加细腻的改良,挖掘儒包新吃法,丰富儒包新口味,让食客们久吃不腻。

    在柳树成荫的小巷里,在充满叫卖声的街头中,儒包的出现牵动着一代代食客的记忆,牵动着每个人的味蕾。

    联系我们请您说明是在鱼壳网看到的文化包子“儒包”如何功成名就?,谢谢!
    网址:http://jn.banyun360.com/shangyefuwu/104828.html
  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    • 济南新发布信息